“草根”球员踢出“世界波”
解说员在普通话和方言间自如切换
【资料图】
奖品有活鱼、“大猪蹄子”
观众席上梯子变成观赛利器……
近日,贵州榕江县
乡村足球比赛“村超”火爆全网
接地气又带劲的氛围中
每个享受比赛的人都是主角
场内外,他们不遗余力
分享着家乡地道风味、传统歌舞
以及对足球热烈纯粹的爱
让这里的比赛
变得好吃、好玩又拼劲满满
贵州“村超”是球赛
更是地方美食大赏
比赛前
各村代表队的村民身着盛装
肩挑腌鱼、牛瘪等美食
手拿杨梅、西瓜等水果
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与同村球员一同入场
妥妥的美食推介会
球迷观众只管看球
剩下的我们宠你
自家酿的米酒,香甜可口
所有到来的游客
必须“喝我一角”
牛头肉、糖糕、糍粑、鱼生
“村超”现场
村民的美食“投喂”根本停不下来
这般宠爱,谁能拒绝?
天上不会掉馅饼
但“村超”会给你塞包子
特色美食多到装不下
那就改用推车拉进场
目标就是让在场的每个人吃饱
“榕江卷粉队”“榕江西瓜队”
“榕江牛瘪队”……
当地美食还成为了各球队的名字
与战绩紧紧绑定在一起
球队获胜的奖品
则包含了大鹅、香猪、活鱼等
满满的“村味”
更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侗歌“苗迪”、服装展示
比赛间隙精彩不缺席
现场,观众为热烈的比赛欢呼
更为多样的才艺赞叹↓
学生当主角
民族服装展示起来
村民们出场
农具秀起来
家乡的年轻人
把民族歌谣唱起来
大家手拉手
欢乐的多耶舞跳起来
(多耶舞为侗族传统民间歌舞)
队员们在赛场你争我抢
啦啦队在场下暗暗较劲
看架势就知道
这是“最牛”啦啦队
有人从家里带来锅碗瓢盆
每次进球
与球迷欢呼声一同响起的
就是“乒乒乓乓”的敲击声
就连小小球迷也上场舞狮
为球队加油
行云流水、活力四射的表演
诉说着对足球的热爱
受热烈的现场氛围影响
远道而来的游客也开始上才艺
从浙江赶来的游客
与大家手牵手一起跳舞
快乐溢出屏幕
还有游客现场跳起竹竿舞
虽然与大家节奏不同
但最终“顺利通关”
快乐就这样一来一往
传递到球场每个角落
为了踢球,球员很拼为了看球,大家更拼
“村超”球员来自各行各业
有卖鱼、卖猪肉的
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
也有当老师、当钢筋工的
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
只要爱踢足球
这里就是你的舞台
远射进球、头球得分
脚后跟破门……
“村超”球员进球名场面
一个比一个燃
为了观赛,大小球迷的执着
可一点不输场上球员
奶爸、宝妈抱着熟睡的孩子
在观赛区默默守候
省外球迷“开车十几个小时”
也不想错过这份精彩
火爆的现场,一座难求
大家提着小板凳、小马扎
早早赶来抢占位置
挤不进内场怎么办?
他们架起铁梯、木梯甚至“人梯”
毕竟,没有看不了的比赛
只有不够努力的观众
无论几岁,热爱万岁
中场休息时间
娃娃们满场飞奔踢球
“公主裙”也挡不住这份热情
94岁的杨奶奶
是村里球队的铁杆球迷
为鼓励球员踢出好成绩
她主动捐出50元表达心意
“小娃崽踢球要吃水、要吃东西”
高龄的她还坚持来到现场
为球队加油助威
真挚的话语、关切的行动
饱含对这项运动的爱
“村超”“村BA”
为何屡屡出圈?
去年,“村BA”大火
今年,在“村BA”起源地台江县的
隔壁榕江县
又出现现象级的赛事“村超”
为何这里的乡土体育
能屡屡“破圈”、引领全国潮流?
“村超”出圈,关键在“农”味
“名嘴”韩乔生现场解说,英格兰足球运动员欧文录视频点赞……近日,贵州省榕江县的“村超”乡村足球联赛火出了圈。不仅有近5万名观众到场观看,线上直播也是人气爆棚。
从“村BA”到“村超”,这些“村字号”活动之所以频频出圈,关键在于“农”味。一是活动有“农”味,参赛球员以当地村民为主,有卖鱼卖猪肉的,有开挖掘机打零工的,比赛奖品是本地黄牛、香猪、小香鸡等特色农产品。二是主角是农民,从赛事组织到具体实施,从节目表演到赛场秩序维护,都是当地群众自发进行。三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比赛让当地的土特产品、民宿旅游等也火了一把。
其实不止榕江,广袤乡土不少“农”味活动还有待发掘。为此,一方面要突出“农”味,充分融合乡村的农耕农趣;另一方面要凸显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喜闻乐见的本土“村字号”品牌。(作者:郭涛)
“村运会”点亮乡村多彩生活
除了“村超”“村BA”
“村运会”你听过吗?
每当春耕时节
浙江慈溪都会进行一场“村运会”
捉泥鳅、赶鸭子、挑扁担……
这些“土味十足”的体育项目
是从村民平日里的生产生活
农耕劳作演变而来
既富有乡土气息、趣味性强
又紧张刺激、其乐融融
近年来
慈溪市高质高效推动文化礼堂建设
把体育活动“送”进文化礼堂
“种”进村民日常生活
激发乡村活力
“村+”类IP串起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现出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的走向
愿更多的“村”字头活动、品牌红火起来
带动、链接起更多地方
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乡村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