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普通人一定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你将会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出现,因为今年地方的财政将会更加的难以为继,收入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3年一季度全国卖地收入为8728亿元,同比下降27%, 这个降幅,已经创下自1987年有统计数据历史以来同期第三最大跌幅,
然而27%的降幅还不能称之为断崖式下跌,更加可怕的,当下的卖地收入已经在短时间内形成同比连续下跌。
【资料图】
2022年全国一季度的卖地收入同比2021年下降了27.4%。然而2023年全国一季度的卖地收入又比2022年下降了27%。
卖地收入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7%。这就导致2023年一季度的卖地收入几乎只有2021年同期的一半左右。然而我们都知道,地方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一般来说,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这个主要包含个税,增值税,印花税等各种税种的收入。另一个是基金预算收入,这一部分收入就相当于地方财政的外快,其主要成分就是土地财政,也就是卖地的收入 ,
这两类收入的比值就是衡量一个城市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以杭州为例,2021年杭州的卖地收入为3107亿元,而2021年杭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86.6亿元。这两个收入的比值已经超过130%, 这就代表着杭州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130%,
根据重点37城,近五年的数据显示,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超过百分之百的城市已经有13个。
现在土地财政收入连续两年下跌27%。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快速的降幅,土地依赖程度较高的城市根本应付不过来。
以贵州为例,在4月11,贵州省公开承认部分地区的财政有限,化债开展比较艰难,靠自身将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直接摊牌,还不起债了
整体来看,贵州省去年财政收入为1886亿元,然而去年的开支高达5849亿,中间的差额达到3963亿元,并且贵州省目前还有1.25万亿元的地方债要还,每年利息就要还800亿,由此可见,地方财政缺口到底有多大?
现在高层已经表态,地方的债务地方自己解决,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作为地方财政最大的收入来源,土地财政,现在又在逐年大幅度下降。因此 地方如何弥补土地财政的缺失,将是解决地方债务压力以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期来看,房产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当下经济未完全企稳,楼市低迷,强行征收房产税,只能适得其反。
那另一种办法就是鼓励消费,促进内循环,拉动经济发展。今年刚过完春节,重庆,辽宁,广东,江苏,上海等多地发布促进消费的措施。并把住房消费提振纳入到新一年经济发展的总框架之中。
结果并不随人意, 一季度居民新增存款高达9.9万亿,就已经很说没问题了。
之前可以正常解决地方债务的途径,现在都不好走了, 地方现在只能选择不停发债,或是降薪,裁编外人员 。
比如哈尔滨已经开展市直机关编外人员裁减,原则上要求五年内精简完毕。每年精简编外用人20%。
综上所说,2023年如果土地财政依然如此拉垮,地方的债务必然集中爆发。将会出现更多像贵州那样无力偿还的现象。社会上各种奇葩事件也会频发。这就是单纯一味的依靠土地财政的后果,
标签: